尽管记者早就知道留学生中同居的现象较为普遍,但对莫斯科,圣比得堡和伊尔库斯克等城市的中国留学生的调查结果,还是令我颇为震惊:没有一个人估计中国留学生的同居比率低于80%。
“是为了学习”
张瀚正先生今年32岁,目前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攻读副博士学位。当记者遮遮掩掩地提起“同居”话题时,没想到他却落落大方地侃侃而谈。
我是大学毕业后,自费来莫斯科深造的。在来俄之前我根本没有学过俄语。俄罗斯学校在招收研究生时,注重的是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,而不是语言,因此招生考试时允许考生指定一名翻译。入学后,我首先在预科班学习一年语言,由于学得很刻苦,简单对话没有问题。没想到第二年开始正式课程时,就如同鸭子听雷一般,完全搞不懂了。我的导师看我学得很吃力,就对我说:你有姑娘吗?如果没有,就找一个俄罗斯姑娘吧,这对你学习有好处。中国老师无论如何也不会出这种主意的。
最初,和我一起入学的几个阿拉伯小伙子俄语学得还没我好,却很快就能叽里呱啦地与俄罗斯人自由交谈,原因就是他们早就和当地姑娘同居了。幸好我还没结婚,同居对我不构成心理压力。俄罗斯女孩对同居看得更开,不少女学生因为家里生活状况不好,很愿意与外国人同居,以完成学业。不久,我找到了一个比较中意的俄罗斯姑娘,开始了我的同居生活。我的俄语表达能力也从此突飞猛进,感到学习和生活轻松多了。研究生毕业后,我又开始攻读副博士学位。我和她都明白,我们的爱没有结果,我不可能留在俄罗斯,她也不可能去中国。至于今后怎么办,随它去吧!
在俄罗斯,同居生活很轻松,没人说闲话。在这儿留学,当然也学到了一些国外的生活和思维方式。同居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。
“不是为爱情”
郭平是圣比得堡国立大学三年级学生。他说: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同居的比例很高,有“传染效应”,一个人开了个头,周围的人纷纷跟着效仿。许多自费留学生家境比较富裕,又大多处在“恋爱季节”,摆脱了国内的种种束缚后,很快就在异国过上了同居生活。
当记者问到校方是如何对待这一问题时,郭平笑了笑说:“俄罗斯人都是大大方方谈‘性’的,学校根本不管同居这种事儿。举个例子来说,许多俄罗斯内地的姑娘夏天到圣比得堡来休假,她们通常在海边晒太阳。如果是一个姑娘躺在沙滩上,旁边没有男伴儿的话,你邀请她晚上住到你家里,她一般会同意的。每天,你给她买菜的钱,她负责买菜、洗衣、做饭和收拾屋子,干完活后就去海边晒太阳,晚上再回来。等假期结束,卷起行李回家,跟什么事没发生过一样。如果这其间,你抱怨她菜做得不好吃什么的,她立即卷铺盖走人。这在中国人看来,简直不可思议。两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毕竟有很大的不同。俄罗斯学校不限制学生谈恋爱,允许年满16周岁的学生结婚,还负责分配宿舍,如果有小孩了,还能调到大一点的宿舍,这些情况跟国内截然不同,因此同居在俄罗斯是件很平常的事。”
“我一到俄罗斯,我的师哥们就传授经验:最好找个俄罗斯姑娘,起码分手时练就一口流利的外语。俄罗斯姑娘也确实漂亮,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很大。我一开始和一个俄罗斯女孩同居,双方相处很好。时间久了,就苦于无法进行深层次的交注。两个人毕竟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长大的。老实说,俄罗斯姑娘还是不错的,上得厅堂,下得厨房,整体素质很高。她们所要求男方做的不过就是出门给穿穿大衣、节日送送鲜花等面上的活儿。虽然我们这些留学生的语言简单交流没有问题,但要达到能够传达细腻感情的地步就差得远了。两个人虽然生活在一起,心灵却总有着一层隔阂,最后只能分手。与俄罗斯姑娘同居的中国留学生不少,可是没有几个指望着这种生活天长地久。很多人是为了猎奇。如果是为了谈恋爱,还得找中国女孩。”[FS:PAGE]
“我们是生活伙伴”
芷倩在伊尔库斯克国立大学读四年级,是个端庄秀丽的女孩。她说:真正为了爱情走到一起的留学生很少,同居与其说是为了找“性伙伴”,还不如说是为了找“生活伙伴”。
“在国内上高中时,追求我的男生不少,可我那时根本不想找朋友。到了乌克兰,让我最发怵的就是琐碎的日常生活。且不说孤单寂寞,单是洗衣做饭就够烦心的。在家里,养尊处优惯了,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。到了国外,没有人帮忙,一开始连菜都买不回来。学校的食堂里整天都是面包黄油的,中国人两天就吃烦了。当你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离你而去,全身心投入二人世界时,你就不得不考虑也该找个伴了。有时候太寂寞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,想家想得直哭,可谁知道?谁来关心你?你总不能把这些事情告诉你爸妈吧?看到身边的同学双宿双栖,生活过得很惬意,能抵住这种诱惑实在很难。”
此文为转帖